不再遙遠—漢宣國際異象分享
一切都要從幾年前的一次短宣說起。在穆斯林開齋節的前兩天我們到達了泰國南部一個很保守的穆斯林聚居的城市。也碰巧認識了當地大學主修社會學的一位穆斯林小夥子Nimo。 他把我們帶到了學校的一個工地,近十個建築工的孩子,在等著他來給他們上課。這些孩子年紀從5歲到10歲不等,父母都是從周邊國家來這裡打工的外國勞工,孩子們沒有身份,不能進入當地學校學習,再過幾年,一般到 13歲,他們也要加入打工的行列。當Nimo看到這些孩子散落在學校各處,就在自己的課餘時間開始給他們上課。
孩子多的時候有十幾個。Nimo不單教他們泰文,也叫英文,數學,還帶他們去博物館參觀。這天學校沒課,Nimo整天都和他們待在一起。我們也加入了一個下午,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做遊戲。
看得出來孩子們很愛Nimo,幾個小的更是處處粘著他。兩天后的開齋節,一身白色穆斯林盛裝的Nimo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猛然看到幾個工地上的孩子也在他家。他們還是很黏Nimo,坐在地上也要趴在他身上。
事後我問同去的隊員,這些孩子長大後,當他們要選擇信仰的時候,你覺得他會選什麼? Nimo從來沒有因為這是佛教徒的孩子而嫌棄他們;他也並沒有在教完泰文後再讓孩子們讀點兒可蘭經;他就這麼陪著這些父母顧不上照顧的孩子,這麼真實地愛著這些被人輕視的外國勞工的孩子……突然想到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第二個深深觸動我的是一位教泰文的老師。一位溫文爾雅的中年男子,在他任教的這所基督教語言學校大部分學生是宣教士。可能是和幾位學生熟悉了,有一天他拿出書裡夾著的一個佛像說:「這是我從小到大所熟悉的,是我的心靈語言,你們別再浪費時間給我傳福音了。也許我小時候聽到福音還可能接受,現在我已經習慣了,不想改變。」
我很震驚,被他的坦率,也被這個事實!想起讀過的一個心理學報告,4-14歲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成型的重要階段,以後就基本定型了,很難改變。10年,如果在這10年裡陪在他們身邊,那影響是何其大啊!什麼樣的人會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影響呢?父母、朋友……我不能選擇做他們的父母,做朋友可以,但他們會接納我嗎?我用什麼樣的身份去接近他們呢?如果一個基督徒能以老師的身份在孩子們中間活出耶穌的樣式,漸漸的,孩子們會不會愛上耶穌呢?這個想法開始越來越清晰了……
主給的大使命已經過了兩千年了,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願意為主而去,但環顧世界宣教環境,有哪些國家會開放宣教士簽證呢?答案是少之又少!即使可以取得合法的宣教士簽證,但當地人對宣教士這個名詞的理解力有多少呢?我曾經樂觀地以為一旦我告訴當地人我是宣教士,是來向他們報告福音好消息的,他們一定會熱烈歡迎我,但其實正相反,人的罪性及文化差異,並沒有哪扇門願意為我敞開!回想主耶穌,他是以什麼身份向人們宣講真理的呢?他是夫子—老師,在所有的文化中,老師都是被尊敬的,也很受歡迎。許多以英文為母語的基督徒,以教英文的方式走遍世界為主做工;如今普通話也成為了全球熱門語言,那我們這些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基督徒當如何回應這扇開啟的大門呢?漢宣國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漢宣國際事工專案是國際關懷協會在‘福音出中國’異象下的宣教策略、具體事工專案。漢宣國際英文名稱為Mandarin Mission International(MMI)。秉承‘福音出中國’的異象,‘漢宣國際’是這異象在一個海外跨文化工廠處境中的落實。其起源基於以下幾方面的累積:
- 本差會宣教士,已在泰國工廠學生事工中事奉多年,對事工策略有了日漸成熟的摸索與積累,同時結合了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受英語外教影響下而有的校園福音運動長遠果效的思考;
- 一群中國國內宣教同工在宣教特會中討論的激發;
- 全球漢語熱的氛圍漸強,以及近年泰國中小學全面啟動漢語課的契機。
在本差會團隊中經歷多次的不同規模、不同角度的研討、禱告、等候、立項、籌備等過程,2015年9月正式以泰國工場一個專案小組的工作形式啟動了漢宣國際的具體實施。
這只是一個開始,感謝主給我們這樣的異象和智慧來實施。漢宣的異象並不會局限在任何一個地區,它是普世性的,可以走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只要那裡需要中文老師,我們這些講普通話的基督徒就可以帶著基督的愛進入到那個族群中去。讓基督的愛不再遙遠,讓福音出中國的異象不再遙遠。
艾萱
2018/3/29